面对科研生产压力逐步增大,航天科工203所九室树立全员“零缺陷”质量意识,加强质量管理,将质量风险降到最低。
(相关资料图)
强化源头控制,高质量完成产品交付
九室产品繁杂,种类众多。针对新研任务多、研制周期短、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,九室通过技术攻关,从源头上进行把控,依据设计规范,充分利用型号“三化”手段,保质保量完成研制任务。如某型号产品,由于采用新款处理器,主控模块实现“三化”设计,可扩展性好、处理数据性能优越,技术状态很快成熟稳定,顺利转入批量生产,周期大幅压缩。在此基础上,主控模块应用于多种产品,适配多个应用场景,形成了高质量的货架产品,拓展了产品市场。
加强软件产品“三化”库建设,制定年度“三化”库入库计划,开展三化产品整理工作,根据研究室四个专业发展需求,前期进行规划,建立产品结构树,并根据专业发展,产品技术路径的拓展,不断扩充产品结构树,目前已经有27个产品入库。通过实施“三化”设计,成功实现了降本增效,保质保量地完成产品研制交付,给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坚持问题导向,深入开展质量工作
针对平时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案例,九室将问题清单拉条挂账,为确保质量问题的落实进行举一反三,对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计规范等进行闭环检查。
工作中发生质量问题要闭环处理,对质量问题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。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深入分析原因,追根溯源,举一反三,确保解决一个问题,提升一批设计师的质量把控能力,同时做到质量意识入脑入心。
外协、外购严格把控,做到心中有数
对于关键任务、时间紧迫的任务,九室会到外协单位现场调研,审查厂家的技术能力、管理能力,对能否满足科研生产需求和质量保证需求,做到心中有数。如一个新研制的产品,四个外协方分别位于北京、杭州、株洲三个地方,九室领导及设计师对外协方一一走访、审查,进行了充分的调研,将型号质量要求层层分解,逐一传达。
室领导殷彤介绍,如批产用的电源模块,在产品的生产准备阶段、性能测试阶段等生产的关键节点,还会直接下厂,对生产准备情况、工艺纪律执行情况、产品技术指标符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,确保电源模块质量一致、生产过程可追溯、生产进度满足要求。外协产品验收时按照任务书、技术要求等文件逐项、逐条检查,形成内容详实的验收记录。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质量管控。
加强全员培训,树立全员质量意识
组织全体职工学习《质量问题警示录》,做到警钟长鸣。通过警示案例的学习,提升全员质量意识,对产品质量心怀敬畏。开展主任师讲坛、总师讲坛进行培训,邀请相关专家对质量管理体系、工艺可靠性进行授课。
研究室经常进行专业技术交流,讲授工作中的感悟心得,防范隐患于未然。对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技术,进行内部讨论学习,开阔眼界,鼓励使用新的、可靠性高的技术。
对禁限用工艺进行宣贯,对零缺陷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培训,推进质量管理要求落地。实现质量零缺陷,人人质量一百分。
加强技术状态基线管控,严控技术状态更改落实
加强产品技术状态管控,严控技术状态更改。强化对技术状态标识、控制、记实和审核工作的管理,确保产品技术状态受控。
对室里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技术状态管理进行梳理,落实技术状态管理要求,对设计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。对文件正确性加强审查,层层把关,确保文件编写质量,做到文文一致、文实相符。软件状态的固化和更改严格落实到“三库”(开发库、受控库、产品库)中,严格出入库管理制度。
发挥传帮带作用,让新人快速适应岗位
为了让新人快速适应岗位需求,充分发挥导师带徒的作用,每个设计环节都有有经验的设计师伴随保障。像电路板之间的电气连接,新设计师使用导线焊接连接,会导致维修时需要使用电烙铁,增加了现场维修难度。老师傅则会建议在功能模块中增加一对连接器,维修时方便查找问题。
“产品质量是一个体系工程,要全员默契配合,勇于承担责任,不回避短板,通过不间断的教育、培训、实践,九室全员质量把控能力不断提升,质量意识不断提高。”殷彤表示。(吴巍、王亘)